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输血”不断“造血”增强

河源日报  作者:黄世军  2015-02-04 09:10

[摘要]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014年到位各类对口帮扶资金9.04亿元;协助引进项目169个,总投资1020亿元,其中签约项目69个,投资435亿元……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014年到位各类对口帮扶资金9.04亿元;协助引进项目169个,总投资1020亿元,其中签约项目69个,投资435亿元……

自2013年11月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深圳、河源两市紧扣“三大抓手”——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园区和项目为重点,变“单向帮扶”为“互补双赢”,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帮扶,以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度对接,打造深圳—河源对口帮扶的“升级版”。

建机制:深156干部“全脱产”参与帮扶

2013年11月,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深圳、河源两市时间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3次召开由两市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两市共同成立了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及各县区指挥部。其中,深圳共派出对口帮扶干部156人,“全脱产”参加市、县区指挥部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建立了高效运转的工作联系对接机制。

精谋划:出台五大方案明确目标重点

对口帮扶,放眼长远,规划先行。深圳市主要领导先后4次深入河源考察,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共开展5次集中走访调研活动,我市主动承接、主动作为。通过两市精心谋划,出台了《深圳市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总体方案》、《河源市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深圳—河源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014年度工作计划》、《深圳(河源)共建产业园投资开发运营方案》等五大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用好钱:2014年到位帮扶资金9.04亿元

资金是帮扶的关键所在。增强帮扶资金的放大效应和“造血”功能,成为此次对口帮扶的一大突出亮点。

在资金安排上,除“双到”扶贫及省重点贫困县帮扶资金外,2014年深圳市一次性安排3亿元以股份投入的形式组建投资开发公司,深圳各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对口帮扶河源各县区;每年安排4400万元“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项目”贴息资金,5年共安排2.2亿元用于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有关项目的贷款贴息;引入社会资本,由深圳、河源两市共同设立规模达10亿元—1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

2014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到位资金9.04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3.525亿元、区级财政资金7600万元、省重点贫困县帮扶资金3420万元、“双到”扶贫开发各类资金4.413亿元。

抓重点:“三大抓手”增强“造血”功能

新时期帮扶工作全面推进,深圳—河源在产业园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扩容提质“三大抓手”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对接,帮扶方式也由传统的简单“输血”模式提升为“造血”模式。

产业园建设和优质项目引进是开启“造血”引擎的关键,两市充分利用产业互补优势,狠抓园区共建和招商引资。深圳(河源)产业城规划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总投资130亿元,其中,到2017年完成一期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估算总投资48亿元。目前,园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争取今年6月底完成一期2平方公里的征拆工作。

在招商引资方面,两市协同密集邀请了180多批次共3100多名企业家和58个商会、协会到河源实地考察;在深圳、河源举办了3场大型招商推介会和签约仪式,深港澳和珠三角近800家企业参会,协助引进项目169个,计划总投资达1020亿元。在两市的共同努力下,促成王老吉、华电新能源等优质项目签署投资合同或意向。

交通是打通“造血”脉搏的重要因素,深圳调动财政和智力“双资源”,强力支持河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两市不仅建立前瞻性交通帮扶工作机制,深圳还安排8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我市交通建设。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是保证“造血”功能持久发力的关键,深圳选派了10余批次规划设计及交通工程专家,参加河源9项城市规划工作,并将江东新区规划设计纳入2014年对口帮扶项目。为拓宽融资渠道,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协调深企与河源进行BT、BOT等创新投融资模式对接,选定6个申报项目争取了9.3亿元的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股权基金。

顾全面:统筹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两市立足更好更快发展,在县区结对帮扶、改革开放、民生改善、扶贫“双到”上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工作。

在区县结对帮扶上,深圳市6个区与河源各县区“一对一”结对帮扶,2014年到位年度帮扶资金7600万元。此外,深圳南山区拟安排1亿元,用于连平县共建园产业投资资金。

民生改善方面,两市在教育、卫生等多领域开展系列人才交流培训。深圳市区财政安排专门资金支持河源各县(区)医院、学校、福利院等民生项目建设。统筹推进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圆满完成2014年度目标任务。

双方还在改革和理念帮扶上下工夫,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经验和优势,在加快我市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行阳光政务、简化行政事务审批、增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配合我市创新体制机制。

记者观察:

“造血帮扶”释放巨大红利

新一轮的帮扶工作是我省打造发展新格局的开端,改变过去“输血”的做法,转向开发型的“造血”,这既是珠三角拓展新空间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关键一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正是探索“造血帮扶”新模式的典型样本。

以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开展全面帮扶,“造血”型帮扶模式在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中开始释放出巨大红利。两市以产业园共建为重点,经济引擎驱动河源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帮扶的事半功倍。在全面帮扶中,利用理念和人才优势促进“造血”模式创新和完善,在智力和人力的“软支持”方面发力,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其实,相比全省其他兄弟城市,深圳同河源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两地因对口帮扶结缘,至此已有将近20个年头。悠悠东江水,道不尽近20年来结下的绵绵帮扶情,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深深烙上了深圳印记。

目前,与深圳共建的转移园区已成为河源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升级的“主载体”,园区经济呈现蓬勃生机。2014年,“一区六园”投入开发建设资金39.44亿元,扩园12.6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增加值295.76亿元、同比增长30.4%,实现入库税收21.62亿元、同比增长18.1%,成为河源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一大三小”转移园获评省优,占全省1/3;争取资金6.63亿元,占全省1/4。

随着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工作框架下产业园建设的日益完善、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改革民生事业的全面推进,“造血”型帮扶的红利还将在未来持续体现。而探索这一红利的“大化”则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模式,思考对口帮扶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从这一角度来看,两市对口帮扶工作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