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和平:速度质量并重 做大经济推头

河源日报  作者:郝晓楠  2015-03-05 09:04

[摘要] 县长陈劲松也认为,和平的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和后劲仍有待提升。因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强烈意识,突出“三大抓手”,突出“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企业支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生产总值77.6亿元,增长12.9%;农业总产值22.2亿元,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增长15.1%;固定资产投资47.1亿元,增长86.2%。这组数据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三赛”工作会上吸人眼球:这4项经济指标的增速均居全市位。

凭借多项考核指标名列前茅的表现,2014年的和平在“三赛”考核中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由2013年的垫底成功逆袭。

就在大家为和平的逆势崛起鼓掌称赞时,和平县的党政干部们已经收起作为的自豪和喜悦,俯下身来,冷静地对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了研判:全县经济总量小,“后无追兵”窘境没有改变;产业基础弱,支产业、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也比较低。

欣喜为之过早,发展“鸭梨山大”。在经济发展全面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和平对2015年的谋划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加快发展就是和平县大新常态。”县委书记何伟光直言,对和平的未来之路定下方向。何伟光表示,在今后的发展中,和平不仅要与兄弟县区比增速,更要比总量,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只有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断做大经济堆头,不断缩小发展差距,不断自我加压,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赶超。

县长陈劲松也认为,和平的经济总量小,发展质量和后劲仍有待提升。因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强烈意识,突出“三大抓手”,突出“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企业支撑”,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015年,和平确定了13%的GDP增速,稳中求进,可谓是做大经济总量、摆脱全市“后无追兵”尴尬境地的现实需要。

看点一:产业园区

聚力产业集聚 促进园区扩能增效

无工不富。工业发展对一个落后地方的崛起可谓制胜关键。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是发展工业事半功倍的重要抓手。而由优质项目推动形成的产业集聚,对一个地方来说更是梦寐以求的“火力点”。

对于和平而言,今年如何让工业“火力全开”?首先就是园区平台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站场和主引擎,工业园区承载着和平县振翅腾飞的梦想和希望。

在园区扩容上,今年,和平将加大福和产业园二期、大工业区开发建设力度,全力推进与深圳福田区合作共建园区的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和项目落地工作,将福和产业园、合作共建园区、大坝工业区连接成线,形成潜力巨大的工业发展走廊。

有了平台,引进项目就成了关键。“要把‘孩子生好’,让工业园区在提质中扩容。”何伟光说,重点围绕钟表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再生资源、有机食品五大产业体系,采取驻点招商、以商引商、节会招商等好做法,全力推进产业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要引进一批用地少、效益高、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支撑和平经济总量做强做大。”陈劲松表示,除了全力扶持广东聪明人、和平药业、福和新材料等项目扩产达产,加快推进安纳信、龙诚行、普能达等项目开工建设早日实现投产达效外,还将力争全年引进项目18个以上,其中投资额超3亿元项目8个以上,力促在谈项目签约落户、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同时,强力推进“三个50”、“三个100”工程,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新开工项目15个以上、新投产项目10个以上;实现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上限额企业10家以上,扶持稳产达产企业5家以上。

筑巢引凤。为了确保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做得大,和平县将完善县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跟踪。同时健全完善“马上办”工作机制,有效解决项目推进“卡壳”问题。

看点二:产城融合

城镇扩容提质 打造产城融合升级版

城无产不兴,产无城不旺。作为全市城园互动、产城融合的范本,和平的城镇化发展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也从中尝到了发展的甜头。“让中心城区在扩容中提质。”何伟光说,今年,和平县在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上有了新的谋划,要在更大空间、更大范围内打造产城融合升级版。

首先,加快推进新城核心区建设,全面完成文化公园、商务中心、影剧院、顺景花园等在建项目,加快推进黄沙水库、福和公园项目建设,启动文化广场、体育馆项目建设。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赣深高铁经过和平县城并设站的历史机遇,启动大环城路项目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区骨架,形成“三横(福和大道、平安大道、环城北路)四纵(和平大道、滨河大道、环城东路、环城西路)”的交通网络格局,打造以大环城路为纽带,集黄沙水库、福和公园、文化公园等湖光山色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新格局、新面貌。

其次,加快南园商贸区开发建设,以重点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商贸项目开发建设为抓手,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的现代商贸圈,将之打造成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加快老城区提质步伐,推进龙湖河特色商业步行街、世纪市民健身广场建设项目以及县人民医院旧址连片改造工程,激发和平发展新活力。

陈劲松表示,将全力推进福和产业园、新城核心区、南园商贸区、老城区交通网络互通互联,从而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同时强化城市经营,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盘活土地资源,为城市扩容提质提供资金保障。

看点三:绿色经济

吃透政策红利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第三产业是“无烟工业”,是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后发地区来说,更要提早谋划、提前布局。和平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日益凸显的交通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恰逢其时。

何伟光说,现在和平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除了省对粤东西北地区强力扶持之外,中央也有苏区县的优惠政策。吃透这些政策红利,不遗余力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资源支持,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我们可以用中央苏区县一些政策空间,去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

作为旅游强县,今年,和平将积极引进多元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力促优质资源与优势企业对接,加快林寨古村、贝墩上善轩温泉、翠山竹海、雪山嶂等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热龙二期、颐和大温泉、蝴蝶峰生态度假村、金湖度假村等旅游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对外营业。同时,和平县正加快推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该项目将把县域内重要的旅游景点串珠成链,打造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这将提升游客到和平游览的便捷度和吸引力。

此外,该县还计划推动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园采摘、农园观光等农业旅游项目,推进旅游产业与特色农业、养老产业等协同融合发展,打造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中高端旅游新业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劲松说,今年和平将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保障体系,努力打造生态经济新引擎,推动和平实现“绿富双赢”。

看点四:民生福祉

加大民生投入 落实公共普惠政策

群众的满意和幸福,是检验和平县发展成果的试金石。何伟光说,要让全县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强幸福感、提升满意度。陈劲松表示,新的一年,和平将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持续提升民生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年,和平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格局,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下车、热水、东水等8个镇的教育创强步伐,实现教育强镇全覆盖,确保创建省教育强县。

医疗方面,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铺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创新基层医改运行新机制,完善镇级卫生院基本医疗设备,完成县120急救指挥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及5所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

社会保障方面,提高城乡低保、孤儿养育标准和“五保”、“三无”人员供养标准,高度关注失地农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等群体的基本生活,构筑广覆盖、多层次的全民社保体系。加大城乡住房保障力度,通过筹建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旧城区、城中村改造等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做好85套公租房、72套棚户区住房建设,新增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40户。

就业方面,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培训及转移城乡劳动力6800人,实现培训人群就业率89%以上。

平安建设方面,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县城新增50个高清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4年和平工作亮点

园区建设:园区建设完成投资4.6亿元,扩容1.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南园商贸区0.6平方公里“三通一平”任务,启动福和合作共建园、30万平方米“园中园”和园区配套服务中心三大项目建设。

园区扩能:争创全省园区工作有力推进,成功引进了安纳信、龙诚行、普能达等一批优质企业。在全省产业园扩能增效专项资金评审中,成功竞得4000万元招商选资专项资金。

园区效益:园区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收分别实现89亿元、27.1亿元和1.2亿元,分别增长45.1%、48.8%和85.2%,分别占全县总量57%、58.1%和21.2%,全县经济“主引擎”地位更加凸显。

“四个一批”:完成在谈项目40个,意向投资额87.8亿元;新签约项目27个,合同投资额44.4亿元,其中超3亿元以上项目8个;新开工项目32个,合同投资额39亿元;新投产项目20个,累计完成投资12.3亿元。

重点项目:4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其中列入市的10个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4.3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15个纳入市“亮灯”管理的市县共同责任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扩容提质:新城核心区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文化公园、商务中心、顺景花园、影剧院等项目如期推进,黄沙水库、福和公园项目启动建设。世纪市民健身广场、龙湖河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启动实施,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及县城供水延伸、燃气管道扩面、消防安全、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等市政设施加快完善。

交通建设:大矿产大道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大环市公路东水至彭寨段、林寨至热水旅游公路、粤赣高速公路上陵出口至上陵街段、和优公路、茂绿源公路等项目加快推进,配合完成赣深高铁客运专线预可研工作。

生态旅游:林寨古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世纪酒店建成开业,热龙温泉二期、颐和大温泉度假村、蝴蝶峰生态文化度假村、金华悦金湖度假村等项目加快建设。接待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7.1%、17.5%。

生态建设:完成碳汇林建设7.17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1万亩、封山育林6.8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项目建设3840亩。获得中央生态补偿资金8852万元,绿色崛起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育创强:新完成投资4.23亿元,建成规范化学校33所,古寨、公白两镇创强工作通过省督导组验收。

民生支出: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8.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7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9329元,增长16%。

社会保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01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孤儿保障、医疗救助标准全面提高,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得到落实,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建成投入运营,县综合福利院主体工程完成建设。新建公租房108套、棚户区改造72套,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6000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